嘉和美康助力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多源異構數據融合治理,打造緊密型醫聯體新業態
近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數字健康創新應用大賽”上,由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牽頭、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區域醫療信息集成平臺建設方案與實踐”榮獲全國三等獎。
項目概述:多源異構數據整合治理
本次醫聯體區域信息平臺需接入除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本院數據外,在不替換托管醫院信息系統的前提下同時接入三家托管醫院(城月醫院、遂溪醫院、雷州醫院)以及各托管醫院下屬鄉鎮衛生醫院共30多家廠商、60多個系統的信息數據,并實現雙向轉診、病歷共享、檢驗結果共享、檢查醫技中心聯動等眾多區域數據深度應用。
這種建設模式與常規的區域信息平臺一家廠商主導、多家下屬單位信息系統重新洗牌重建的方式相比,難度和工作量都要大很多。
本次項目通過院方統籌協調規劃,嘉和美康憑借在醫院信息平臺領域沉淀的深厚經驗、強大技術開發能力和專業的技術實施團隊,攻克多個行業技術難題,最終通過數據中臺的多項自研數據治理工具,梳理300余項數據應用規范,實現了多源異構數據的整合治理,大大節約了整個項目的建設成本和各家托管單位的工作量,在計劃內高質量上線了雙向轉診等多項區域數據應用,優化了粵西地區居民的就診流程,為粵西地區患者診療提供非常大的便利。
打造“頂天立地”一體化緊密型醫聯體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是粵西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型醫院,是區域內唯一一家集臨床醫療、臨床教學和臨床科研于一體的大型醫學中心。2022年9月,該院成功獲批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目前已先后通過電子病歷五級、互聯互通五級乙等和智慧服務三級。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療集團是粵西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城市醫療集團。通過高水平醫院托管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建立粵西首個“頂天立地”一體化緊密型醫聯體。
醫療集團概覽
區域平臺總體框架:“1234”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區域醫療信息集成平臺建設的總體框架是“1234”,即:1個區域核心平臺、2大保障體系、3大核心技術路線、4大應用服務體系。
總體架構圖
● 1個區域業務核心平臺
主要包括集成交互服務、數據管理服務。解決上級醫療機構內部各個業務系統之間標準化松耦合的業務交互服務,夯實上級醫療機構內部的信息化底層基礎架構。同時解決醫聯體內業務交互服務接入難題,滿足醫聯體內數據資產管理需求,如數據采集、治理、共享數據集等。
● 2大保障體系
一是標準體系,主要解決醫聯體建設過程涉及到業務交互、數據管理、業務系統建設三大領域的標準規范,做到統一標準,提高可擴展性。
二是安全體系,主要解決業務系統建設、業務交互、數據管理三大領域的安全規范,從身份認證、角色定義、權限管控、日志審計、數據安全多個維度,提高安全性。
● 3大技術路線
一是數據中臺-多源數據采集融合治理。數據中臺通過最新“湖倉一體”的技術架構,利用Hadoop和Tidb兩種大數據集群的特點對多源異構數據進行分類歸集治理,對數據進行充分提煉和重新組織,形成粵西全區數據標化數據湖,為構建以患者就診訪問為基線的臨床數據主題庫、以運營主題維度為基線的運營數據主題庫、以科研樣本為中心的科研數據主題庫及其他的對內對外數據共享服務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微服務業務總線技術。通過信息集成平臺對區域常用業務進行標化封裝,實現百余項互聯互通交互服務標準化交互應用,大大提高區域信息系統間互聯互通交互應用效率。
三是API數據圖書館式自助服務。通過數據中臺按照應用需求構建數據資產圖譜,為后續應用封裝500余個通用數據API應用服務接口,后續供區域雙向轉診、區域醫技中心、檢驗互認平臺等多項區域平臺應用靈活調用,同時后續也可實現第三方根據權限授權、根據資產圖譜索引自助應用,大大拓寬粵西地區醫療信息應用范圍。
● 4大應用服務
包括基礎醫療、協同管理、資源共享、后勤運營等四大類應用,既能提升上級醫療機構內部醫療質量管理水平,又能為醫聯體內各級醫療機構提供同質化醫療質量服務。通過部署區域雙向轉診等涉及區域內資源協同服務系統,有效管理并高效使用各醫療機構醫療資源。
成效顯著,促進區域業務協同
通過建設區域醫療信息集成平臺,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得到有效治療,危重癥和疑難病通過區域平臺得以及時轉診至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發揮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對推進優質資源下沉、建設緊密型醫共體,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社會效益
區域集成平臺自2024年4月投入使用以來,下級托管醫院已向上級醫院轉診病患2151人次,下轉病患72人次,其中住院人數達519人次,有效提高病患的轉診效率,使得患者能夠在更合適的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其中,疑難雜癥病患356人次,占總轉診病患的17%;上轉手術病患168人次,占比8%;兒科病患130人次,占比6%,有效緩解了縣級群眾看病就醫的問題,逐步形成有序的區域醫療格局。
2.經濟效益
通過區域集成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患者的歷史病歷、檢查結果和治療方案可以在醫療集團內不同醫院之間快速獲取,使患者避免重復檢查,降低整體醫療費用;同時,基于雙向轉診系統,患者可以提前轉診掛號以及預約住院床位,減少偏遠地區患者因就診流程手續繁瑣,而造成的交通住宿費用,尤其是對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患者更為重要。另外,區域集成平臺的建設使得信息化程度較低的下級醫院能夠在不需大量資金投入的情況下,使用較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統,有效減少信息系統的重復建設。
3.信息化建設成效
區域集成平臺的接口服務數量已達到38個,接口涉及20個廠商,日均數據增量36.9萬條,數據中心存儲醫療數據量達到8.98TB,存儲總量超過10.5億條。同時,按照互聯互通服務要求,建立了69個標準化交互服務、52類共享文檔,這些數據充分反映了區域平臺在促進區域醫療信息互通、提升服務效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數據中臺綜合展示屏
區域集成平臺的建設,統一不同醫療機構的數據格式和標準,促進醫療數據信息的互通互認,建立起統一的醫療數據管理標準,有效提升業務規范管理水平。通過醫療信息集成平臺,各個醫療機構可以實現對患者病歷、診療方案、用藥情況等信息的精細化管理,提高醫療服務的個性化和精細化水平,滿足區域業務協同的各種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