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賦能筑巢育人·產教融合互融共進
“太哇塞了!這哪是服務區啊,簡直是風景區!”
“除了傳說中的小龍蝦,居然還有歌有舞有演出,一口氣發了好幾條視頻,人家都問我這是在哪旅游呢!”
“飽了眼福,享了口福,買了禮物,還長了見識,體驗了一把楚風漢韻!沒想到就停個車,還搞得不想走了。”
“娃兒都拖不走,吵著要吃要看要玩的,還真得專門帶娃兒再來一次!”
潛江服務區由經停點變身目的地的旅游式發展,已被賦予“網紅”、“打卡”的時代性選美語匯。這一轉身的驚艷,正包括產教融合的鮮果,尤為值得深入研究,以利社會需求更得美滿。
一、交旅融合繪新圖,產教融合共造福
隨著路衍經濟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展開,自帶交通流量的許多高速公路服務區都迅速把旅游列入婚戀對象,開始建設交旅融合的新房。潛江服務區就是這一波弄潮兒中的捷足先登者,其重要伴郎之一,就是江漢藝術職業學院。
潛江服務區在創建旅游景區的過程中,即得江漢藝術職業學院的文旅策劃支持,有關楚文化主題及其系列文化景觀、設計、命名以及在地文化呈現等多項關鍵內容都出自江漢藝術職業學院。
楚之先鬻子說:“為天下福者謂之道。”產教融合就是通過造福社會成就學生、促進教育的新時代發展任務。為了進一步探索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2023年7月18日,江漢藝術職業學院又與湖北楚天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達成校企合作協議,在楚天高速潛江服務區正式設置“江漢藝術職業學院產教融合實踐中心”。
無論是從本文開頭或是其它渠道看到潛江服務區的“大眾點評”,大都包含產教融合的成果,包含學生對學習實踐的熱誠,企業對崗位實訓的支持,學院與企業、與學生之間的各種深入交流。其中,龍蝦(產業)學院因其學科主題與服務區龍蝦主題同屬于在地文化,更得以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的收獲。
二、產教融合雙向賦能,學用互動多方共贏
在服務區,管理人士著重介紹了校企合作的導引服務、餐飲服務、文藝表演和營銷推廣等項目。
“江職的學生素養很好,他們的加入也豐富了我們的經營色彩,給服務區注入了青春氣息和歡快的活力。當然,成長成熟都需要過程,需要時間,需要下功夫,到了我們這兒,我們也要下功夫培養。”
除了贊譽式的評價,服務區管理者還頗受啟發的意識到產教融合的必要性:“許多創意性建議、活力型營銷都有學生的靈敏反應,不只是歌舞表演獲得了客人們的掌聲,他們的活力、親和力也獲得了客人們的認同,他們熱誠的服務也為潛江做了一次又一次活的廣告,許多本地農特產品、時令果蔬都得以他們的形象宣傳!”
剛畢業就在服務區獲得就業崗位的三位同學非常喜歡現在的工作,對待遇薪酬也十分滿意:“離家近,離專業近,離夢想就近。在這兒實習時就想留下,現在終于踏實了!”
另一位同學的愜意更透著天高任鳥飛的豪邁:“每天面對南來北往的客流,各種不同的需求,對自己無疑是難得的鍛煉,更看重這種環境和機會。別人看我是風景的時候,我也看足了風景。”
當服務區方面得知江漢藝術職業學院還開設文旅策劃、研學旅行、環境設計、文創設計、酒店管理、電商直播的課程、專業時,深感對學院的認識深度不夠,連忙介紹起服務區二十四個門類五六十家業態的各種需求和服務區延伸產品文旅小鎮項目的未來需求。
服務區認為,產教融合在市場賦能、文化賦能、景區定位、小鎮延伸、增值效益和講好文化故事上,還應向深度進軍,爭取在編、導、創、游、管、設計、直播以及接團服務等方面與校方締結更為緊密的關系,深耕文旅經濟和夜經濟,在線上線下充實合作內容、拓展合作界面。
三、產教還需深入交流,融合更待再進一層
在與服務區、實習學生的深入交流中,我們發現,產教融合不僅取決于校企互動質量,也取決于校內各專業之間的互動頻率,更取決于師企之間的互動效應。
首先,企業尚不熟悉校方學科、專業的設置及其對企業的潛在價值,致使合作面寬度不夠,校企合作偏于單向度、被動態,即企業只是根據校方實習安排,于接納中做選擇題。
企業對產教融合的意義認知不足,必然缺乏對職業教育的主動性和針對性的參與和投入。顯然,企業的盲區反過來必將影響到產教融合的深度,這就要求產教融合必須持續探討深化和拓展,開展職業教育專題合作研究,達成育人與用人有效銜接;必須促進產教雙方的粘合度,相向而行,共謀育人用人大計。
和“名牌大學”不能并提的是,職業教育要有職業標準的認同,企業的認同。目前的情況是,一方面,學校為服務區在旅游旺季提供實習生,其短暫性和階段性,對于學生專業能力的長成效果有限;另一方面,服務區在畢業季入校招聘,雖然為學生提供了就業機會,但只是基于就業市場的對接,而非深入參與人才培養過程。
其次,是校方對企業運營及其發展認知不足,對企業需求的產教融合信息及辦學方式的宣傳不足,反映出校方品牌建設力不足。產教融合的主體是教,和制造業制造產品一樣,教,也需要樹立品牌,需要塑造自身的辨識度。這里又要和“名牌大學”并提的是,職業教育也需要開展名校建設。
再是教師與企業的互動。因專任教師人數有限,教師無法在相關專業課上帶領學生到潛江高速服務區現場實踐,服務區因為具體業態經營和容量,也無法滿足學生現場沉浸式實踐教學,加之安全責任及其環節設計,都亟待圍繞師企互動調整,調動老師的主觀能動性。
服務區的進一步發展,其就業崗位也將從目前的兩百余人增加到五百人左右,其經營空間也將倍增,由此,產教融合的任務也在前景看好中更為實在、更為緊迫,亟待克服困難,更進一層。
四、產教融合教必當先,雙向賦能能必出彩
經過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的探尋,產教融合的目的和擔當便凸顯而出,而教育引領社會、引領時代的歷史也顯現出榜樣的力量。堅持以教為主,學以致用,創建職業名校,自然成了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
一是教當先、用出彩。注重教育對產業的影響力建設,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強化上層建筑對實踐的引導,進一步強化學養精神、職業精神的培養,德藝結合,按雙師型模式培育雙基型人才,活化職業場景對學生學習熱情的影響,推進以職業興趣觀、職業成就觀持續鞏固學生價值觀的健康長成。以服務區及大眾對院校學生的贊譽為榜樣,立學立人立精神,引領社會服務的素質建設,為學校的職業名校創建爭光出彩。
二是請進來,走出去。首先讓企業深入校園,熟悉和了解各個專業、學科及其功能,增強企業對學校教育機制、內容和模式的認知,由此促進企業對產教融合的實質性把握,更加充分地利用實習基地,把任務主導式的被動實習變為場景主導式主動實習,充分發揮企業一線員工的身教作用,發揮職業崗位人員的帶動性教育作用。同時開展教師參與的對企業的認知和學習,帶領學生孵化和開拓新業態、新產品,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拓展和深化。
三是疏經絡,促循環。強化內部專業、學科之間的整體聯動性,對接就業創業需求,推進專業+產業的辦學模式,如酒店專業+旅游、設計專業+旅游、小教專業+旅游等,打通專業與應用界面的通道。
我校龍蝦產業學院、設計學院、管理學院、音樂學院、表演藝術學院以及服裝產業學院和直播電商等都有與文旅企業、文旅項目有緊密的關系,而現代旅游的發展趨勢,正是業態多樣性和服務親切性的藝術化、個性化趨勢,更多強調人際交流、互動,而不是物際智能。
我校專業特點一是生產精神食糧,繁榮文化供給;二是物質食糧,豐富與提升服務品質。兩者合起來與旅游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緊密關聯,譬如服務區需求就涉及我校導游、酒店管理、休閑餐飲、文藝表演等多個專業。
旅游做為切入口,促進各專業形成合力,不是因為旅游熱度,而是因為旅游的綜合性趨勢日益深廣,與我校各專業應用界面更具橋梁性,即旅游的職業性描述是服務生活供需場景的異地化轉移和時間限定式集中。
“舞臺”更多時候不在殿堂,而在大眾生活常態之中。正是雙向賦能的需求,給予學校、師生以產看教的機會,并由此給予產教融合的更多啟示。——潛江龍蝦(產業)學院與潛江高速服務區校企合作(文/江漢藝術職業學院 徐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