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國際站聯手馬士基 破解跨境物流“黑箱”
2025年2月28日,阿里巴巴國際站宣布與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A.P. Moller-Maersk)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雙方以“重塑中小企業海運體驗”為目標,推出首批覆蓋多品類的數字化物流線路。這一合作不僅標志著B2B貿易與物流深度融合的新階段,更折射出阿里巴巴國際站通過技術驅動和生態協同重構全球供應鏈的雄心。
在傳統B2B貿易中,交易與物流環節長期處于割裂狀態。商家需在線下單獨對接物流服務商,通過郵件反復確認方案、報價和艙位,流程繁瑣且效率低下。例如,一位外貿商家曾描述:“每個訂單的物流方案都要發幾十封郵件,一旦信息錯漏,管理成本陡增。”此外,物流價格波動、運輸過程不透明等問題,進一步增加了中小企業的履約風險。
阿里巴巴國際站與馬士基的合作,正是瞄準了這一核心痛點。通過將馬士基的全球物流網絡與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數字化貿易平臺深度融合,雙方構建了“貿易+物流”的一站式服務。
買家在平臺達成交易后,可直接在線選擇馬士基的整箱(FCL)或拼箱(LCL)海運服務,實時鎖定艙位與運價,省去了線下溝通成本。同時,所有訂單和物流單在統一平臺可視化管理,運輸狀態實時追蹤,甚至可精確到貨物離港、到港時間,實現了供應鏈全程透明化。首批上線線路的費用更是降低了10%,且通過智能報價系統和艙位鎖定機制,規避了傳統模式下因價格波動導致的“甩柜”風險。
阿里巴巴國際站在此次合作中,不僅依賴馬士基的物流資源,更通過技術創新提升了服務競爭力。例如,AI搜索引擎Accio接入了DeepSeek等推理模型,幫助買家快速匹配商品與物流方案,并基于歷史數據進行智能推薦,縮短了決策鏈路。生意助手工具則整合了實時物流數據與AI分析功能,商家可預測運輸時效、優化庫存配置,甚至根據市場動態調整定價策略。
智能可視化平臺則讓貨物運輸軌跡實時更新,結合異常預警功能,降低了運輸延誤風險。這些技術工具的應用,將傳統B2B物流的“黑箱”操作轉化為透明、可控的數字化流程,使中小企業的跨境貿易體驗趨近于C端電商的便捷性。
在生態布局方面,阿里巴巴國際站與馬士基的合作不僅僅是推出幾條物流線路那么簡單。此次合作的首批線路覆蓋了機械、紡織、家居等八大類商品,支持200公斤至5噸的大宗貨物運輸,并計劃逐步拓展至更多市場和品類。
阿里巴巴國際站的長期目標是通過與馬士基及其他物流伙伴的合作,構建覆蓋全球的數字化物流網絡。這包括多式聯運的擴展,除海運外,馬士基還提供報關清關、門點配送等增值服務,未來或整合空運、鐵路等運輸方式,形成更靈活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同時,阿里巴巴國際站還計劃在歐洲、美國、亞太等重點市場加大投入,通過智能中心倉(如深圳、義烏倉)和海外認證倉的布局,縮短物流時效,降低本地化運營成本。此外,馬士基承諾2040年實現全業務凈零排放,此次合作中通過數字化優化運輸效率,減少空箱率和碳排放,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可持續的物流選擇。
阿里巴巴國際站的野心不止于物流改造。此前,其已與萬事達卡合作優化跨境支付,此次聯手馬士基則是構建“交易-支付-物流”全鏈路閉環的關鍵一步。未來,隨著更多合作伙伴加入,阿里巴巴國際站或將成為全球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基礎設施平臺。
阿里巴巴國際站與馬士基的合作,既是技術驅動的效率革命,也是全球供應鏈生態重構的縮影。在跨境電商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誰能率先打通貿易全鏈路的“最后一公里”,誰就能在中小企業全球化浪潮中占據先機。而對于數以千萬計的中小企業而言,這或許意味著一個更公平、更普惠的貿易新時代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