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的“莓”好愿景:愛培生物梁曉凱點燃“月球草莓”科技革命
在嫦娥工程邁入載人登月的新階段之際,一位西北工業大學校友的“星辰夢”正從地球實驗室延伸至月球基地。
愛培生物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創始人梁曉凱,這位深耕農業科技的“航天跨界者”,帶領團隊歷時三年攻克“人工光植物工廠水培草莓周年性生產技術”,不僅讓地球上的消費者四季品嘗鮮果,更將目標鎖定在中國宇航員的“月球餐桌”——未來,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上,中國航天員或將實現“草莓自由”。
從航天搖籃到農業革命:西工大精神的跨界傳承
梁曉凱的履歷中烙印著西北工業大學“公誠勇毅、三實一新”的校訓基因。這所被譽為“中國航空航天工程師搖籃”的高校,深度參與嫦娥工程等國家重大航天項目。作為西工大校友,梁曉凱雖未直接投身火箭發射場,卻以另一種方式踐行航天人的使命:“航天探索需要可持續的生命支持系統,而農業科技是地外生存的基石。”
2022年,梁曉凱創立愛培生物,將航天工程中“閉環生態系統”的理念引入農業,聚焦人工光植物工廠研發。他坦言:“西工大教會我‘基礎扎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而農業科技攻關更需要這種腳踏實地的創新。”三年間,團隊不斷更新迭代人工光植物工廠的蔬果種植數據,構建了覆蓋60多種作物的“一鍵種植”數據庫,其中草莓技術的突破尤為矚目。
技術突破:
無農藥、無激素、零距離、周年采收,定義草莓種植新范式
傳統草莓種植受限于季節與病蟲害,采收期僅3-4個月,且農藥殘留問題備受詬病。愛培生物的解決方案堪稱革命:
1.純水培循環系統:根系浸沒于流動營養液中,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過濾殺菌,徹底杜絕土壤病害,實現“零農藥”種植;
2. 環境精準調控:草莓專用LED光源模擬最佳光譜,微型風扇制造自然微風,甚至引入蜜蜂授粉,確保果實飽滿、糖度高達12%以上;
3. 周年化生產:2023年10月播種的草莓,自2024年1月起已連續采收15個月,單株產量超2kg,技術可靠、商業屬性強。
這項技術不僅惠及城市家庭(用戶通過App即可一鍵管理),更被賦予航天使命。梁曉凱展望:“月球基地的密閉環境中,水培系統能高效循環利用資源,我們的技術可支撐長期太空任務中的新鮮果蔬供給。”
“三實一新”結碩果:從實驗室到月球基地的征途
愛培生物的成就,正是西工大校訓的生動注腳:
公誠勇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愛培生物不光自己能種植,他的目標是讓人人都可以在家一鍵種植自己喜歡的個性化蔬果。
三實一新:扎根水培技術底層研發(基礎扎實),三年不斷迭代種植方案(工作踏實),拒絕資本泡沫專注產品(作風樸實),最終以“太空農業”開拓全新應用場景(開拓創新)。
目前,愛培植物工廠已進駐全國15個城市,設備出口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等國。而梁曉凱的終極目標,是讓這套系統未來入駐中國月球科考站:“當航天員在月球摘下第一顆草莓時,那將是中國農業科技與航天夢想的雙重勝利!”
結語
從黃土地到月壤,從實驗室到星辰,梁曉凱用一顆草莓串聯起西工大人的航天情懷與科技報國的赤子之心。正如他所說:“農業的邊界不應止于地球,而是隨著中國人的腳步邁向深空。”在這條“育莓問天”的道路上,愛培生物正以創新之犁,耕拓著人類生存的新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