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智慧人物》對話“跨界科學家”杜祥琬:家國情懷鑄就人生路
由鳳凰網與舍得酒業聯合打造的時代先鋒人物深度對話節目《舍得智慧人物》第五季正在熱播中,節目以“尋找時代的最優解”為主題,特邀尹燁、董明珠、王濛、樊綱等來自不同領域的16位嘉賓進行對話,挖掘他們在復雜動蕩的時代變換中如何為自己,為行業找到立身之本。本周,節目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他是應用核物理、強激光技術和能源戰略專家,曾主持關于核試驗診斷理論和核武器中子學的系統性、創新性研究,擔任我國“863計劃”激光專家組首席科學家,還主持并參與了關于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咨詢研究工作。從業數十年來,杜祥琬所做出的每一個選擇和取舍,處處都有國家的印記,他對于國家民族深沉厚重的家國情懷,對工程技術不倦求索的執著精神,也將激勵、鼓舞更多人勇敢前行。
60年代:精研核試驗
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美國就曾不止一次發出威脅,要對中國動用核武器,這讓中國陷入核威脅當中,杜祥琬就是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前往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留學。蘇聯的同學曾問過他,學習核物理回中國之后能干什么,杜祥琬很快就知道了這個問題的答案。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遠在莫斯科的杜祥琬通過電臺廣播得知了這一消息。同年,杜祥琬學成歸國,被分配到了北京第九研究所從事氫彈研制。杜祥琬回憶,那時他就意識到自己的工作會很有意義,因為這是國家的需要,“這么多年來,我們國家多少年來受盡了帝國主義的欺負,一定要讓我國的國際地位改變。”
新中國進行氫彈研究完全是從零開始。科研人員經過艱苦的計算證明了一個可取的理論原理,隨后,杜祥琬和同事們一起前往西部地區的沙漠做實地氫彈實驗。沙漠中沒有計算機,也沒有建筑,杜祥琬只能在帳篷中依靠計算尺和手搖機進行工作,夜里就打地鋪睡在木板上。到了年底,夜間沙漠的氣溫可以達到零下20度,科研人員只能靠生煤爐子取暖。那時物資十分匱乏,但杜祥琬和同事們并不把這些困難放在心上。1966年,我國氫彈原理實驗成功。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西部大漠的地平線上同時升起了兩顆太陽。唯有舍得一身剮,科研人員才能以強大意志戰勝研究中的重重困難,以身體力行踐行舍得精神,以日復一日的鉆研不斷創新,為國奮斗與爭光。
80年代:力攻強激光
進入80年代,各發達國家進入了新一輪科技競賽。1983年,美國總統里根公布了“星球大戰”計劃,同一時期,蘇聯和歐洲也制定了新的科技發展規劃。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中國亦不愿落后,1986年3月,國務院批準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也稱“863”計劃)。“863”計劃涉及生物,航天,信息,激光燈七個領域,凝練了我國發展高科技的戰略需求,其中,杜祥琬被委任為激光專家組首席科學家。從氫彈領域跨行業到強激光領域,杜祥琬坦言,這是時代為自己做出的選擇,把個人價值和國家社會的需求融為一體,這是以杜祥琬為代表的老一輩科研人的價值觀念。人只有擁有自覺的使命感,才能勇敢擔當。舍得是以國家利益為重,只為助力中國科技飛躍發展。
新的歷史階段,杜祥琬在工作中依然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人們常引用“阿喀琉斯之踵”代指強大對手的致命弱點,而杜祥琬做的就是找到先進國家科技發展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努力攻克它們。杜祥琬在激光領域工作了二十多年,如今他可以自信地表示,我國在激光領域已經可以和美國并駕齊驅。2015年的“九三”閱兵儀式上,激光技術被用來清除飛機航道上的障礙物。我國的激光技術產品也出口到沙特等國家,并受到稱贊。在民用領域,激光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醫療行業,為大量患者解除病痛。回顧新中國的科技發展進程,杜祥琬表示,我國從跟跑發達國家起步,隨后走向并跑,再走向領跑。這一切,都離不開科研工作者的拳拳報國之心。
21新世紀:探索能源新方向
2002年,已經60多歲的杜祥琬受命出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主管能源學部,這是杜祥琬再一次轉移研究陣地,他也欣然接受,“我一聽這個事很大,很需要,很有意義啊,就做了。”在任期間,杜祥琬主持并參與了關于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咨詢研究工作,并出席了探討減少碳排放的全球性會議——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杜祥琬研究的核物理領域和能源領域之間存在交叉,核聚變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或成為未來能源利用的方向。無論在哪個領域,杜祥琬都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真正為民所用。
杜祥琬一生秉持的家國情懷與他的個人經歷密不可分。出生于1938年河南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杜祥琬在抗日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青年時期他閱讀了劉胡蘭,臧克家等人的作品,國家與民族的信念在他的內心生了根。此后的人生中,杜祥琬多次改變自己的專業和主攻方向,無一不是為了民族大義和國家需要。“舍得”一生,一心科研為國奮斗,把人生價值與社會進步相融合,這是杜祥琬為自己找到的人生最優解。
《舍得智慧人物》的出品方舍得酒業一直致力于尋找白酒行業的釀造最優解,著力打造650萬平方米的生態釀酒工業園,舍得酒業所提出的“生態釀酒”也收錄進《白酒工業術語》國家標準。舍得酒業不僅為自身發展找到了一條“舍短暫,得長遠”的路徑,也將“舍得酒,每一瓶都是老酒”的產品理念踐行到底。
舍得酒業不僅把老酒的醇香帶給大家,也致力于把老酒中蘊藏的中國智慧傳遞給世人。舍得酒業與鳳凰網聯合推出《舍得智慧人物》第五季以強勢來襲,邀請眾多名人在節目里講述他們的舍得故事,分享舍得思想,傳播中國智慧。老酒醇香,舍得智慧熠熠生輝,《舍得智慧人物》讓“舍得”有更深含義,成為一種寄托人生態度、智慧與文化的精神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