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村老人常說,“千年人參會跑”,是怎么回事,真會跑嗎?
“千年人參”會跑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或者說這是一個避免“流血沖突”的理由,人參會跑的說法由來已久,但要說其發展的鼎盛時期,我們還得從“闖關東”開始說起,尤其是清末時期,這里面還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明朝滅亡后滿族人傾族進入關內,當時的皇太極為了避免東北地區人口迅速減少而發生內亂,就以“祖宗肇跡興王之所”護“參山珠河之利”為借口對關外的東北地區進行封鎖,讓外人進不去,里面的人也出不來。
我們都知道清朝的原始積累是在長白山發展起來的,這里的“財富”對于已經入關的滿族人來說依舊存在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里是滿族人的發源之地,容不得有半點閃失。
闖關東采人參
這個規矩一直到了19世紀中葉,也就是清朝中后期才得到緩解,由于天災頻發,大量的關內人(尤其是山東、河北一帶)逃往關外求生,這一現象持續了很多年,這也是后來比較著名的“闖關東”。
其實自滿族人興盛開始“闖關東”就已經出現了,“最早”可追溯到明中后期,但要說發展到鼎盛時期就得看看清朝末期了,尤其是清朝滅亡的“前后十年”。
去往關外的人多,這就意味著“復雜”,各種各樣的人都有,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一路跟商的“商人”,當時一下子涌入的災民很多,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想要活下來其實也是挺困難的,雖然說關外土地肥沃,但這土地也不是你的啊!
為了尋求生計許多人都鋌而走險,于是這些災民里面就出現了兩個較大的選擇流派,一些人給一些膽子大的商人挖礦,主要是挖金礦,以此來換取微薄的收入。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些挖金礦的人會想辦法從礦區里面偷金粒出來,雖然被抓到會很慘,但萬一蒙混過關了呢?
“淘金者”我們暫且不多說,除了這幫人之外,有些災民還加入了“參幫”。
這個行業不比淘金來錢慢,甚至還有超過淘金行業的趨勢!
什么是參幫?
可能外地的朋友不是很明白,但在長白山采參的老人都知道,這所謂的參幫其實就是一群生活在長白山里的“采參客”。
由于采參的人越來越多,人員也越來越復雜,這些采參客逐漸抱團取暖,逐漸聚集成各個大大小小不同的群體,這些群體發展到后來成為了“幫派”,幫派里的核心人物控制著許許多多的采參客。
而這些“采參客”自然就是為幫派服務的。
長白山那么大,這參幫自然不可能只有一個,參幫多了自然會因為各種原因起沖突,而我們所說的人參會跑正是在這種沖突里面產生的。
參幫的頭兒叫“參把頭”。
參幫的“參把頭”祖師爺叫做孫良,據說此人待人真誠,為人也非常的講義氣,是他帶出來了參幫的骨干,也讓跟著他的人賺得盆滿缽滿,后來的很多參把頭在進山尋參時都會拜孫良。
這個說法與“盜墓界”摸金校尉拜曹操為祖師爺差不多,都說三國時期曹操設定了“摸金校尉”這個職位,說曹操是他們的祖師爺也沒錯,不過當時據說不止設定了摸金校尉,還有一個發丘中郎將,這個職務是統領摸金校尉的,只是后來消失在歷史長河里了。
這個說法相信大家在《鬼吹燈》這部小說里也看到過。
把頭這個說法在北方尤為盛行,參幫的頭目叫做“參把頭”,而在“盜墓界”則叫做“眼把頭”,這是北方三教九流里面的規矩,盜墓界眼把頭下面有很多的小弟,有“散土工”,有“后勤部”,也有“挖土摸金”的分工,眼把頭就是負責統籌全局的。
東北長白山的“參幫”也有一套完整的分工系統,除了“參把頭”統籌協調之外,二號負責人則叫“腰棍兒”,三號負責人則是“邊棍兒”。
這三人分別是采參隊伍里的“頭腰尾”,分工明確,也很重要,除了這三人之外還有兩人是埋鍋做飯的,這兩人稱之為“端鍋的”,在哪個年代,從事這種工作的人多少都有屬于自己行業的“切口”,里面的意思也只有自己人能懂。
除了中心骨干,參幫也要招收普通的參客,他們找的人都不是很多,基本上就是3人、5人、7人的組合為“最優選擇”,總的下來一個參幫加上各種后勤人數很少會超過二十人。
這些被選擇的普通參客,大多都是那些想賺快錢、大錢的人,這些人都是闖關東過來的,膽子大,心也狠。
參幫的矛盾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內部矛盾,另外一個則是外部矛盾。
參幫的內部矛盾
雖然說參客都聽“參把頭”指揮全局,去山里壓山時也都聽把頭的安排,但人參這東西可不便宜,一株有年份的人參那可是價值連城,一旦出現了利益就會出現矛盾,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如此。
參幫里面也并非都是鐵板一塊,參把頭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不假,可是無論是邊棍兒還是腰棍兒都要得利是吧?
除此之外還有那些外招進來的參客,如果給的利潤少了,心里會生不出怨恨?
其次!當看見價值連城的“參王”時,你就能夠保證隊伍里沒有人會心動?這東西哪怕是參把頭也不能給人足夠的信服力度。
參幫尋找到的人參并非都可以及時采摘的,得需要達到一定的“年份”,以及一定的季節才可以采摘,當參幫發現了一株快要達到一定年限的人參時,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他們是不會立即就采摘的,參把頭會在這株人參上系上紅繩,繩子上綁著標注身份的銅錢。
這種做法自然不是害怕人參“跑了”,人參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年限采了太可惜,這樣標注是為了下一次能夠順利找到,如果不進行標記,人參的葉子枯竭后是很難找到它們的蹤跡的,漫漫叢林如何去找埋在土里的人參?
不過有些參把頭可不這么想,能夠擔任參把頭的人基本上都是熟悉地形地貌的人,并且還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尋參本領,在看到有價值的人參后難免有獨吞的想法,因此在系上紅繩后他們悄悄地再次返回。
當然!這是非常隱秘的。
當來年或者到采參的季節時,隊伍里的人發現了人參不見了,這參把頭故意宣傳之下,許多不明就里的參客都會信以為真,參把頭這給邊棍與腰棍兒打點一下,其他的參客就一點利潤都得不到了。
用“老參成精”遁地的說法哄騙新人,這是當時參把頭們慣用的伎倆,人參不見了那就跑掉了,你們也不必追究了,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吧!
許多新人參客雖然不明就里,但也知道事情不會這樣簡單,人參又沒有腿怎么回跑呢?難道真的“成精”了,畢竟人參又有“黃精”的說法。
這個傳說固然能夠哄騙一些新人,但久而久之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這件事后來也成為了參幫里的潛規則。
如果參把頭看上了那就拿去吧!就當人參跑掉了,至少他的吃相還沒有那么難看,就當是參把頭的個人利潤了。
不過也有比較剛是新人參客,他們在知道自己被參把頭欺騙后也進行了報復,參幫里發生內亂也都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一株上好的人參誰看了不眼紅啊?
甚至有些人還會把消息賣出去,也間接導致了參幫的外部矛盾。
參幫的外部矛盾
發現人參系上紅繩子作標記,在短時間內不能采摘的情況下,只能先離開人參的生長地點。
畢竟參幫也不可能在人參旁邊住個一年半載的吧?先不說能不能熬下來,就說這利潤換算也不成正比,他們可不會因為一株人參就絆住了腳,其他地方還有人參沒有發現呢!
因此系上紅繩子、銅錢等物作為標記,其他的參客發現了也就知道這株人參有主了,如果不想發生矛盾,那你就另尋他處吧!
一般來說參幫之間還是相對克制的,畢竟很多人都相互見過,也犯不著為了一株人參而爆發沖突,這采了別人的人參不知道還好,一旦被別人發現那基本上就是很難緩和了。
當然!也有一些參幫不怕事,這種參幫一幫都是規模頗大,且有實力有手段的那種,我就把你的人參拿走你又能怎么滴?
一般小一些的參幫在發現人參丟失后只得自認倒霉,畢竟自己這邊的實力不如別人,與別人發生沖突吃虧的只有自己。
所以!牙齒落了往肚子里吞吧!為了挽回面子,對外宣稱人參自己跑掉了,這多少也沒那么尷尬不是嗎?
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沒有揭穿罷了!
一般來說參幫在給人參做標記后也會隱藏附近的環境,留下只有自己知道的標記,其他參幫能夠發現的幾率是很小的,這人參被盜了多半是參幫自己內部出現了“內鬼”,把大概的位置給賣了出去。
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是參幫內部分配不均,也有可能是參把頭太過貪婪導致的,這種矛盾沖突在闖關東時期尤其劇烈!這些闖關東的人為了生存什么都做得出來,那些淘金者為了盜出一點金子不惜“吞金”,甚至在自己身上挖出一個傷口進行“埋金”。
人參是一種很名貴的藥材,采參客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難道不會發生內訌?
這是很顯而易見的,很多的人參不翼而飛,并不是人參真的跑掉了,而是這些人參被人用各種方法給盜走或者調包了。
一些參幫為了挽回顏面,自然不會公開說明這些問題!發展到后來這些新人參客也不太相信參把頭了,在參把頭之外還出現了一個初把郎,這是一個“新人”,一般參幫尋找的合適的人參都會挖出來,人參需要交給初把郎,以此來證明參把頭無意染指垂涎,這是避嫌的表現。
畢竟初把郎對山上都是人生地不熟的,不可能帶著人參跑掉,這也是參幫內部放心交給他保管的體現。
當然啦!除了參幫的因素之外,綁紅繩子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
人參在生長時容易把枝干給折了,這樣會導致人參再次休眠,沒有地面枝干后想要尋找地下的人參就難了。
給人參綁上紅繩子也是起一個支撐的作用,參客會把人參附近的雜草清理干凈,在綁上人參后用紅繩子固定周圍較為粗壯的枝條,以此來為人參的枝葉作支撐。
這樣做的目的可以讓人參更好的生長,待成熟后也可以提高品質。
尤其是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證人參枝葉不斷,等過一段時間來挖掘時可以更好、更快尋找到人參。
所以!人參會跑就是一個謊言!甚至它就是一個參幫之間的矛盾激發點,畢竟一株人參的價值還是蠻大的,前兩年市面上一株300克的人參就賣出了百萬天價。
這個價格足夠很多人冒險嘗試了。
掃碼咨詢正宗東北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