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未來杯”高校科幻科普辯論邀請賽完美落幕
近日,第四屆“未來杯”高校科普科幻辯論邀請賽決賽成功舉辦。澳門大學力克群雄,問鼎本屆賽事,澳門大學的鄭博文選手獲得本屆賽事的全程最佳辯手。本屆賽事作為第二屆珠海國際創新周主題活動之一,是航空城集團貫徹落實“產業第一”工作部署,推動航空航天科學精神普及,匯聚航空航天產業創新人才,以期促進粵港澳灣區產業、城市文化融合,創新珠澳合作新模式,助推珠海打造航空航天科創文旅名城的高校辯論賽。
本屆賽事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珠海市航空航天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指揮部)指導,珠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珠海航空城集團聯合主辦,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科幻產業研究中心、廣東省無人機協會、廣東省通航產業協會、珠海市委宣傳部、珠海市國資委、珠海市網信辦、珠海市文體局、珠海市招商署、珠海市團委等多家單位支持。
珠海航空城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施雷先生為本次決賽致辭,他肯定了賽事在講好中國科普科幻好故事,傳播中國科學創想好聲音,匯聚航空航天產業優秀青年人才,助力珠海建設航空航天產業發展高地方面的貢獻。珠海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偉峰先生和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先生也為比賽送上了祝福。
全球300多所高校參與,質量高,范圍廣
本屆賽事圍繞航空航天主題,以科普科幻為翼,匯聚了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澳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牛津大學等海內外名校,并得到了超過300所院校的積極響應。
開賽以來,賽事將“科普科幻”與“航空航天”有機融合,辯手們從航空航天應該側重探索宇宙還是發展地球聊到發展民營航天的時機,從未來人類還是否要眷戀地球探討到宇宙盡頭的意義,辯手們暢想宇宙文明的生存法則,激辯航空航天的發展重心,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的比賽,受到了廣大高校學子和科普科幻愛好者的好評。決賽環節,澳門大學與西南政法大學的辯手們就“如果在宇宙探索發現了“盡頭”,我們應該認為這是好事/壞事”進行了激勵辯論,特邀評審陳銘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并表示正視科學、正視科學背后的理性原則是出發點,應該讓這種思維方式普及到更大多數人。直播間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2萬,觀眾也紛紛加入討論,反響熱烈,相關新聞也得到了許多媒體的轉載報道。
產業切入,辯論“破圈”,助力國家級產業機構落地
本屆賽事實現了辯論的“破圈”,評委不但包括陳銘、儲殷、韓鵬杰、李琦、熊浩、徐卓陽等辯論圈資深評審,還邀請到王晉康、郝景芳、張冉等著名科幻作家助陣。與此同時,本屆賽事更加注重產業切入,不僅辯題圍繞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方向、商業應用、技術轉化等方面設計,更在評委上邀請包括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人工智能專家、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周志華教授,長江學者、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陳鵬飛教授等專家學者參與,給予專業指導。來自不同領域的評審嘉賓分享靈感,分析對局,讓在場的所有辯手和觀眾都受益匪淺。
主辦方珠海航空城集團作為珠海市唯一以航空航天產業為主營業務的市屬國企,將貫徹落實“產業第一”工作總方針,依托中國航展品牌持續完善航空航天企業、項目、人才創新服務平臺,持續深化“深合杯”科幻科普星創賽、“未來杯”全國高校科幻科普辯論賽、灣區科幻科普產業研討會等原創產業運營IP,推動國家級科幻科普產業機構落地珠海,創新珠澳合作新模式,推進珠港澳文化產業協同發展,引導更廣泛的社會資源支持航空航天產業創新,推動更多形式、更高層次與更高要求的創新活動及創新力量的加入,助力珠海打造航空航天科創文旅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