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國史學會成立30周年賀信精神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成立30周年賀信精神。中央書記處書記,社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石泰峰主持會議。副院長、黨組副書記高翔,副院長、黨組成員甄占民,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社會科學院紀檢監察組組長、黨組成員杭元祥,副院長、黨組成員高培勇,秘書長、黨組成員趙奇出席會議。
會議認為,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內涵豐富,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國史學會成立30年來取得的成績,對新時代新征程接續推進國史學會建設和新中國史研究事業提出了明確要求。賀信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針對性,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國史研究的高度重視,對國史研究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重托,是指導新中國史研究事業繁榮發展的行動指南,為構建新中國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進一步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會議強調,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賀信精神上來,加強組織領導、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提高研究水平,不斷開創新中國史研究事業繁榮發展的新局面。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新中國史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價值取向,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加強教育引導,提升新中國史研究資政育人的作用,為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更好凝聚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作出新貢獻。
8日上午,推動新中國史研究事業繁榮發展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成立30周年大會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李書磊在會上宣讀習近平的賀信并講話。會議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新中國史研究,把唯物史觀貫穿研究工作全過程,繼承發揚中國源遠流長的史學傳統,重視學術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推動新中國史研究事業繁榮發展,更好服務新時代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致國史學會成立30周年賀信精神。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朱佳木主持會議。學會副會長、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楊勝群,副會長、北京師范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王炳林,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原副所長張星星,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李正華、宋月紅等學會常務理事、理事出席了會議。中國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理事長、中央紀委研究室原主任李雪勤,知名政策和歷史文化學者王丹譽,國情文化學習編研室、國情網主任劉建文參加了有關專題會。
與會同志圍繞賀信精神進行了熱烈討論,大家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向國史學會致賀信,是學會成立30年來最重要的大事和喜事,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史學會,對全國國史學界,對全國廣大國史研究工作者的高度信任和巨大關懷,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新中國史研究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賀信肯定了30年來國史學會的方向和成績,對國史學會和國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繼續前進的方向,是對學會和廣大國史工作者的巨大鼓舞,讓熱愛國史研究、弘揚家國情懷的專家學者和干部群眾都倍感振奮、深受激勵。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成立于1992年12月,是由黨中央批準成立的全國學術性社團。學會的宗旨是團結從事國史研究的專家、學者和熱心國史工作的人士,共同推進國史研究、宣傳和教育事業。30年來,國史學會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史學術交流和宣傳、教育活動,努力發揮國史資政、育人、護國的功能,產生了一定社會影響,曾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評為學術類社團4A等級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作為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研究、宣傳、教育的學術性社會組織,作為意識形態戰線的堅強陣地,應更加深刻領會、努力闡釋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新中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述精神,認真貫徹持續抓好新中國史教育、引導人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論述精神,堅決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自覺肩負起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責任,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學習貫徹總書記賀信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學會各項工作進一步向前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