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等近百位專家推薦宣肺敗毒顆粒能縮短核酸轉陰、降低肺部感染,為何苦藥能治病?
12月10日,宣肺敗毒顆粒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在第二十三屆呼吸病學術年會上發布。此次共識發布會由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副主委兼哮喘學組組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沈華浩教授擔任會議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教授做為致辭嘉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的劉清泉院長做共識解讀專家,對共識進行了發布和講述。
針對本土奧密克戎患者的真實世界研究中發現宣肺敗毒顆粒對于奧密克戎毒株感染患者的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能夠促進咳嗽、咯痰、咽部不適、口干等癥狀消退,縮短病毒核酸轉陰時間及住院時間。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聯合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中,宣肺敗毒顆粒被列為臨床治療期普通型推薦用藥;此外,北京、四川、貴州、遼寧、河北等十幾個省市推薦宣肺敗毒顆粒用于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此次共識的發布表明,宣肺敗毒顆粒不僅可以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臨床上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上也可以應用,各位專家在此方面達成一致。
從武漢江夏方艙醫院使用宣肺敗毒方防治新冠開始,兩年多來使用過的宣肺敗毒顆粒的人反饋基本都是療效非常好,作用非常明顯。但也有一部分人反饋宣肺敗毒顆粒比一般普通的中藥要苦。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為什么苦藥能治病?
中醫藥理論認為,中藥之所以能治病是因為中藥有偏性,以偏糾偏,使人體平衡而健康。中藥的偏性體現在中藥藥性的各個方面,比如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等。
藥性的五味,是指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有些藥物還具有淡味或澀味,因而實際上不止五種。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種滋味,所以仍然稱為五味,不同味道的藥物作用于人體,產生的不同反應和獲得不同的療效。
苦是藥性五味之一。火性炎上,炎上作苦(《尚書·洪范》)。很多藥的有效成分,往往是苦的!數據挖掘結果顯示,具有苦味的藥在常用中藥中所占的比例較高,寒涼藥中苦味的中藥占64.8%。所以中藥,則絕大多數都是苦的!由于中藥是組方,不是一味藥,而是多味藥,中藥大部分也是苦澀的,所以組方中,可有就有一味或多味藥是苦澀的,所以中藥整體就是苦的!俗話說,良藥苦口,很多藥物的有效成分,就是苦的,這也正式部分中藥起作用的關鍵。
一般認為,苦有三種作用,苦能燥,苦能泄(瀉下、瀉火、泄氣、降氣),苦能堅。
1、苦味能燥
能燥是指苦味中藥能燥濕,用于治療濕證(寒濕、濕熱、痰濕、水濕之分),針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眾多院士都認為跟“濕”有關。王永炎院士認為:主要病因是伏燥在先,寒或濕寒居后,而氣候失時,燥熱濕寒的時空環境產生的疫毒邪氣錯綜其中,與伏燥和寒邪或濕寒邪氣夾雜而居于首要地位。
張伯禮院士認為:這次病人的濕邪都比較重,同時寒濕也比較明顯,但是也存在著濕邪在一定的階段以后,一個轉化,化燥化熱。基本病機可概括為:疫毒外侵,肺經受邪,正氣專虛。病理性質涉及濕、熱、毒、虛、瘀。
所以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在研發的時候,都會加入苦味藥材,以其發揮“燥濕”的作用。比如宣肺敗毒顆粒,13味中藥材中,有8味都是偏苦性藥材。
2、苦味能泄
苦味能泄,其含義有三:
①指苦能通泄,如大黃苦寒,功能瀉熱通便,治熱結便秘每用;②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氣,治咳喘氣逆必投;每袋宣肺敗毒顆粒中,苦杏仁含量15g,起到的作用就是降泄肺氣,治療咳喘。③指苦能清泄,如黃連、黃芩、梔子味苦,能清熱瀉火,治(心)火(肺)熱內蘊宜選。
3、苦味能堅
堅,即堅實,強壯之義。即堅實組織,強壯臟腑功能之意,是針對臟腑組織軟與脹的病理變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功能損害而言。苦味中藥能消除由于熱邪或濕熱引起的臟腑組織的軟弱、脹滿之病理變化,而使其堅實,從而恢復原有之功能。這便是苦味能堅的實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正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患病不同,所吃的藥口味也不一樣,一般身體火大的人吃的藥都是苦的。
俗話說,良藥苦口,很多藥物的有效成分,就是苦的,這也正式部分中藥起作用的關鍵。
據北京電視臺《特別關注》欄目報道:新冠肺炎防治藥品宣肺敗毒顆粒,其藥方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在2020年武漢抗疫期間邊治療、邊總結而成,在武漢中醫院抗擊新冠肺炎戰役中,取得了確診病例服用后零轉重、零復陽的成績。采訪過程中劉清泉教授表示:“不管德爾塔還是奧密克戎,它都是一個冠狀病毒,所以它導致疾病的特點,我們從中醫來看是沒有變的。從中醫來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所導致的這一系列疾病,治療是不會變的,肯定是有效的。那么對于我們密接的人員,可能有一點少量的病毒對人體有一些接觸,那么吃上這個中藥以后,它能夠阻斷疾病的發展,別讓他發展成病人。”
京東、阿里健康、石榴云醫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