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倪海瓊關于大力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打造綠色智慧宜居環境的建議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擴大內需、美麗鄉村建設、促進消費、科技創新、健康宜居是國家關于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發展目標。同時,針對我國新增建筑、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新農村建設連續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政策。如何有效推動、落地實施非常關鍵。
與人類生存最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除“住”以外均已琳瑯滿目,應急需對國家建筑標準進行顛覆性的觀念變革,推動住房從“遮風避雨、能住就行”提升到“高品質健康住房”,才能實現房地產業高科技創新及高質量發展。因此,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一、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的重要意義
我國人口最多、建筑市場最大,但由于部分傳統建筑仍停留在遮風避雨階段,甚至部分房屋僅滿足能住就行、由于行業市場低價中標等亂象與社會的發展背道而馳。更有甚者,部分房屋內在的電路、管道、外墻保溫、門窗等多項重要部件不按標準施工,個別建筑無非就是做了一個水泥殼子,再添加了必備的管道設施而已,大大降低了建筑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導致“建了修、修了改”的巨大浪費,甚至每年因門窗質量等問題導致多起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嚴重的部分房屋二三十年后就陷入了“既難改、更難拆”的嚴峻困境,與社會發展極其不匹配。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節能建筑,能夠提供舒適宜居、健康智能的居住環境,突破了部分傳統建筑的弊端,具有及其重要的推廣價值與意義。
(一)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建筑耗能占全國總耗能的40%以上,實現“雙碳”目標,建筑減碳是關鍵。超低能耗建筑通過高效氣密系統、一體化保溫系統、智能環境一體機系統、高性能超低能耗被動窗和被動門系統、外遮陽系統等高新技術,特別是系統性集成技術,相較于普通建筑可節省耗能90%以上,原則上能實現建筑運行“永久性”,不再依賴任何傳統能源,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節能建筑。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普及節能建筑,該技術已非常成熟,已形成了經濟型、節能型、健康型、智慧型等多種系統,并逐步向近零能、凈零能耗、產能型建筑提升,對推進節能減排意義重大。
(二)提高群眾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由于傳統建筑存在室內供暖干燥、隔音效果差、噪音大、濕度不均、甲醛超標、霧霾嚴重等弊端,特別是夏季用空調產生的忽冷忽熱,極易誘發老年中風、小兒面癱、心腦血管等多種疾病。同時,人們在社會快節奏及工作巨大壓力下,迫切需要肌體修復。該技術可常年保持“恒溫、恒濕、恒氧、恒靜、恒潔”、除甲醛、殺滅病毒、釋放負氧離子,營造“天然氧吧”“保育箱”般的舒適環境。同時,通過大數據云平臺,搭載智慧醫療和應急逃生系統,給建筑安裝“大腦”,真正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我國建筑體量在全世界占有量最多、市場最大。該產業為綠色朝陽產業,產業鏈條長、產品覆蓋廣,可帶動上下游相關材料部品產業,以及規劃設計、建筑施工、裝飾裝修、景觀、監理、檢測、認證等行業全面升級,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定會催生數萬億級藍海市場。
二、相關建議
為更好地促進這一顛覆性產業革命的發展,推動行業高質量轉型升級,建議如下:
(一)盡快加大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應用推廣力度
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是適用于不同氣候帶的科學建筑,涉及圖紙設計、安裝施工、檢驗檢測、科學驗收、監測認證、運營維護于一體的高科技系統集成,因此,沒有高質量的系統集成就做不成合格的超低能耗建筑,沒有高質量就談不上高科技。同時,在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應用過程中,決不能單一考慮增加較低的成本,而是要從減量成本、健康收益等方面“一城一策”來綜合考慮。例如一線大城市如北京等,應用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增量成本與其房價相比僅為1%,但與節能健康收益和建筑壽命延長收益相比微乎其微,因此可根據不同城市現狀制定不同標準,使綜合收益科學最大化。
綜上,建議由住建部門出臺推廣應用政策,在新農村建設、老舊房屋改造、新增建筑加大應用力度;在全國各省市公建項目中加強示范,特別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以及醫療、教育等公共住房中加深應用,切實提升建筑質量和使用壽命,帶動全產業盡快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通過全產業鏈帶動催生數萬億藍海市場
大力支持建設國家級超低能耗建筑產業基地、科創中心、展示中心,推動上下游協同發展;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突破一批關鍵設備和核心材料的研制瓶頸;重點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真正實現數萬億藍海市場。
(三)以政府為主導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由于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種高科技新興產品,勢必會經歷概念、混亂、災難、認識、應用、升級等階段。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某些將各項技術、產品簡單拼湊的亂象,出現了“鐘馗未到、李鬼先行”的混亂局面,已經嚴重擾亂了市場應用、阻滯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建議進一步強化政府的主導監管與主動干預作用,率先使用和大力推廣,甚至像推廣裝配式建筑一樣強制推廣,提前引導社會全面提升認知,逐步感受并接受這一新型高科技建筑。同時,由政府對出臺政策、標準編制、設計施工、監理檢測、驗收評價等全環節加嚴把控,對被動房項目實行質量終身責任制,并對不達標項目進行嚴厲追責,才能有效制止跟風模仿的“作坊企業”蜂擁而上,才能真正確保行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