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飼料巨頭粵海飼料大變革,堅決抵制劣質飼料!
粵海飼料(全稱“廣東粵海飼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1313)再落重子,戰略布局海南:3月25日,總投資額超過2億元,年產能12萬噸的海南粵海飼料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這也是粵海上市一年后投產的第一個新廠。
此時,粵海飼料的變革年、質量年也已緩緩拉開帷幕,一場全面深刻的變革正在發生。
“粵海今年的變革是全方位的,涉及到管理、營銷、技術和生產等層面全方位大力度的改革。”海南粵海正式投產之際,水產前沿有幸采訪到了粵海飼料董事長、總經理鄭石軒先生,就當前所進行的變革以及行業的關切進行了交流。
鄭石軒 廣東粵海飼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變革
圍繞做好做強飼料主業展開
水產前沿:粵海前不久進行了較大的組織的變革,底層邏輯是什么?現在進展如何?對組織變革之后,您有何預期呢?
鄭石軒:粵海今年的變革是全方位的,涉及到管理、營銷、技術和生產等層面全方位大力度的改革。變革的核心目的在于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效率,激發團隊活力,創造更高的價值。所謂創造價值,簡單而言就是比以前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做得更高效,徹底擯棄吃老本的心態,這是核心目的。
因此今年我們對每個部門,每個環節都設定了相應的目標和進度考核,并制定了政策措施,以確保變革的落地。總體而言,我們希望通過變革實現一個最終的結果:產品力領先,效果力領先,穩定性領先,最終促成銷量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管理層面,今年要求每個人在專職工作基礎上身兼更多職能,比如我現在也要兼職一些項目的技術總監,我們的副總裁身兼某些中心的負責人,并通過個人創造價值的多少進行考核,以此激發團隊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同時實現自身價值的提升;營銷層面,強調業務要服務終端,開發終端,以幫助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同時轉化為更大的增量和收益;技術層面,今年我們成立了技術委員會,并將營養均衡和動物健康作為重要考核內容;生產層面,要求做到數字化生產:每一個產品所對應的配方、工藝都要求有參數標準,以實現精準生產。
水產前沿:粵海上市已一年有余,前兩天,粵海發布了首次回購公告,體現了管理層對公司發展的堅定信心。您對粵海上市首年的表現滿意嗎?在您看來,粵海持續向上有哪些堅定的支撐呢?
鄭石軒:前幾年,粵海由于籌備上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財務規范、經營規范上。經過上市一年后,粵海的經營管理都已趨于規范化,該穩定的也已穩定下來。因此,現在我們可以大膽騰出手推動全面改革。
變革,總要付出代價的,但一定要分清主次。飼料依舊是粵海的根基,因此變革也將圍繞如何做好做強飼料這一目標展開。只有根基穩了,做強大了,我們才可能積累出更多的資金,為未來在養殖、加工等領域的探索提供良好的基礎。如果我們根基不穩就往其它方向發展,是很容易出問題的。發展根基更牢固后,流通、養殖、加工的切入將水到渠成,并為粵海提供新的增長點和亮點。
技術
令粵海的產品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水產前沿:技術一直是粵海的強項,粵海在技術方面有哪些布局?將對未來的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鄭石軒:今年集團成立了技術委員會,分子公司配備技術總監,各個技術總監將統管產品的質量并為此負責。加快了飼料數據由下而上的流動,同時也加強了分子公司的交流。打掉部門墻,減少互相扯皮的情況發生。技術委員會的職能是及時、全面、準確地了解下面的情況和變化,統管產品的調整和創新。例如配方的調整、新原料的使用等,都需要經過技術委員會的集體討論,集體負責,保證粵海的產品每一種變化都是可控的、科學的。通過此舉措,進一步保證產品的穩定性和先進性。
技術方向可確保產品穩定性的領先。相比只關注蛋白等表面指標,我們更強調氨基酸的平衡,營養的均衡,也既是強調精準營養。其次,我們將魚蝦的健康度作為考核產品的重要內容,把“虛”的指標去掉,不只關心魚蝦的生長速度,更要回歸到動物健康本身。最后,選擇有把握的、優質且穩定的原料。希望通過這幾方面的調整,使粵海的產品力和穩定性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水產前沿:海南廠是粵海上市后投產的第一個新廠,為什么是海南?
鄭石軒:海南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市場大且集中,從原料采購到產品進入終端市場都十分的便利。其次,海南歷來是粵海的核心市場,市占率很高,除了傳統的蝦料和金鯧魚料,我們在石斑魚料等特水品種都有涉足。未來,海南的深海養殖潛力無限,羅非魚市場也有著40萬噸的容量,石斑魚、蛙類等特水品種的規模也不小,其市場空間足以支撐起海南粵海年銷十幾萬噸的目標,且位于文昌這一水產養殖核心市場,地理位置優越,可以說,海南粵海已具備了快速上量的條件。
3月25日,海南粵海飼料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水產前沿:后續還會在哪些區域重點布局,考慮是什么?
鄭石軒:安徽和山東都將是我們重點考慮的區域。現在我們并不是很急,當前的重心在于將現有的產能充分發揮出來,進一步發揮規模效應,進一步提質增效。
水產前沿:海外市場,特別是東南亞市場,這幾年發展不錯,您如何看待其中的機遇?粵海對海外市場有何考慮?
鄭石軒:東南亞市場潛力巨大。前幾年,我們已組建銷售團隊進入越南市場,并有建廠的計劃,但由于疫情的影響延后了。我們對越南市場已有了初步了解,該市場潛力巨大,氣候條件、風土人情和我們相近,未來極有可能將越南作為粵海“出海”的第一站。
責任
引導行業重回正確方向
水產前沿:近期,行業關于飼料質量的討論聲浪比較大,問題大致有:飼料質量下降,導致包增重大減,并是這幾年魚病暴發的根源;分區域分品種打價格戰,極限施壓,打壓各地中小飼料企業;進入養殖與農民爭利,諸如此類。您怎么看這幾年整個行業的質量水平?在您看來,行業龍頭企業應該有怎樣的擔當與責任?
鄭石軒:近幾年飼料的整體質量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價格戰、原料高漲、折扣增加,加上市場片面追求蛋白等表面指標的不良風氣,導致飼料企業面臨很大的經營壓力,對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需要一次再教育,引導行業重回正確方向。
粵海今年做了很大的調整與優化,將堅定地將營養均衡和動物健康作為飼料評價標準,擯棄無用的營養指標,重視實際的養殖效果。例如羅非魚料,我們將蛋白含量從30調到了27-28,小龍蝦料從30調到了25,但營養更為均衡。我們希望老百姓花的每一分錢,買到的都是實實在在有用的指標,也只有在這個原則之下,才能保證粵海的產品立于不敗之地。
水產前沿:對水產行業近幾年一些大的方向,比如尾水排放、工廠化養殖、蛋白替代、無抗養殖、預制菜等。您如何看待這些方向?對行業企業而言,機會點有哪些?粵海將如何把握?
鄭石軒:預制菜目前確實是一個風口,更簡單,更方便,十分適合當下年輕人的消費觀。當然,這也是未來水產品加工行業的發展方向,從簡單的凍品向預制菜方向發展,預制菜的市場份額將越來越高。
粵海也在探索預制菜賽道,投入了一些研發和生產,算是摸著石頭過河吧。但當前粵海的根基還是飼料,只有把根基做扎實了,未來往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流通和加工都將是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