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數字主權,亞仿開啟中國實時數字仿真技術新時代
近日,中國自主科技創新又獲一重大突破。
亞洲仿真控制系統工程(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仿)通過自主研發仿真技術,為澳門特區政府的超級工程“澳門內港擋潮閘”計劃實現了仿真驗證。
根據國家仿真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評估,該項目是一個巨大、巨復雜實時數字仿真系統,總體設計、理論依據、建模方法、驗證方法、數據處理、3D建模、多種可視化能力等多個方面都已達到仿真驗證工程的國際先進水平。
仿真技術主要通過設備和軟件,實現對聲、光、電、磁、溫度、力場等真實物理場景的模擬和還原,在航空航天、核能、軍事、大型工程、應急救災等領域一直發揮關鍵作用,未來也將為智能制造、工業4.0、數字孿生、元宇宙等前沿科技提供重要支撐。
目前,全球各國都在仿真技術領域展開激烈競爭,但由于起步較晚等原因,中國自主仿真產業整體處于落后,底層支撐技術更存在較大“卡脖子”風險。
作為科技部火炬計劃第一批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規模最大的仿真控制系統制造商,亞仿擁有中國仿真領域唯一一個國家中心,是中國極少數從底層代碼、支撐系統、算法模型到上層應用,整套仿真系統都全部實現自主研發的龍頭企業。亞仿創立30多年來,數十年如一日推動實時仿真技術的創新突破,使我國仿真技術達到世界前列,已多次打破國際壟斷,曾在中國火電、核電、航空、軍事等多個領域,多次為中國實現關鍵性的仿真科技突破。
2017年,超強臺風“山竹”襲擾澳門后,特區政府啟動澳門內港擋潮閘計劃,希望未來通過這一超級工程抵抗類似天災,但由于澳門三面環海,地形復雜,極端天氣變化難以預測,所以委托亞仿公司,利用仿真驗證技術驗證評估澳門內港擋潮閘有效性,為特區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整個系統一共使用了30多種不同數學模型,從水閘、江、河、湖、海、水工建筑、填海區、新、舊堤岸,形成數字孿生體,在虛擬空間對8種地形,22種工況進行了25項實時需求驗證。” 國家仿真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亞仿董事長、總經理游景玉透露。
據悉,亞仿已在2022年初完成了全部驗證工作,今年2月向澳門立法會報告并通過。對天鴿、山竹的重演仿真結果,都與實測資料高度一致,證明了該仿真系統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游景玉向記者表示,除了澳門內港擋潮閘項目,亞仿目前還已在更多領域展開深入的研發和布局,尤其是面向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前沿領域,進行了多學科的交叉創新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