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孩子”走讀大學之城,在華農掌握一項“新技能”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13日訊 鱗翅炫彩的蝴蝶,輕羽霓裳的鳴禽,鰭翔淺底的魚類......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5月13日上午,近30名“洪孩子”來到武漢南湖之畔、獅子山麓的華中農業大學博物館,參加《向上吧!少年之走讀大學之城 探索最美洪山》活動,只見孩子們在歡欣雀躍中跟隨講解員參觀動植物標本,并在學校學習制作蝴蝶標本。
華中農業大學博物館是集農業教學、科研、科普功能為一體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系統地保存和展示了華中農業大學累積的各類標本資源近30萬份,展覽以“自然藏珍,文明饋贈”為主題,分為蟄鳴蛺趣、野性珍靈、溫馴家園、本草芳華、大地寶藏五個展區,主要展出的是昆蟲、野生動物、家禽家畜、植物及土壤、礦物的標本。
“這是秦嶺四寶,分別是朱鹮、川金絲猴、金毛羚牛、大熊貓;這是中華鱘,距今有一億四千萬年的歷史......”在華中農業大學講解員黃旭的介紹下,“洪孩子”驚嘆聲此起彼伏,記者只見有的小朋友拿著紙筆忙著做筆記,有的則用相機、或是電話手表拍下標本留存。
來自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五年級的仵桐桐說:“好有趣啊,在講解員的介紹下我知道大天鵝和小天鵝除了在身體大小上有差別,鳴叫聲也有所區別。還有蝴蝶多在白天活動,蛾子剛好相反,喜歡夜間活動。”當天,華中農業大學植科院在讀博士李書彥現場手把手教小朋友們做蝴蝶標本。來自廣埠屯小學四年級的楊奕宸跟隨老師逐一操作,她說:“很有成就感,自己又掌握了一項新技能。”
《向上吧!少年之走讀大學之城 探索最美洪山》是洪山區圖書館開設的文旅融合研學新欄目。近年來,洪山區圖書館以“圖書館+研學”模式促進讀者對書本信息的深度理解,拓展閱讀學習的空間,從而提升青少年德育、美育、認知世界、科學探索的能力。今年以最美洪山“大學之城”為主線開展研學實踐活動,從館內延伸至轄區高校博物館、城市書房等。洪山區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想通過走讀大學之城系列活動,帶領廣大親子讀者開展科普、環保、繪畫、傳統文化、歷史等多元化的閱讀探索活動,讓孩子增長知識的同時,更了解我們這座城市,從而激勵他們努力學習,追求夢想。”
(記者范雅琴 通訊員楊敏 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