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爾姆名師大講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為適老產業提供智慧方案
漢爾姆名師大講堂:秉持漢爾姆“為人類提供舒適/健康/安全/環保的生活環境”的使命,不定期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德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外籍院士,工程設計大師,以及知名高校、醫學院,大型設計、施工、監理、全過程咨詢等單位的院長、總工程師等專家教授和行業企業家領袖,以及海內外大型醫療科研機構等開展高水平主題演講和高端學術交流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生活幸福、健康長壽是我們的共同愿望。強調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
9月3日,漢爾姆名師大講堂繼續舉辦,本次由漢爾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漢爾姆)主辦,杭州市臨平區民政局、浙江樹人大學協辦的“智慧醫療康養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人口老齡化與適老化改造技術”,在浙江杭州成功舉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科研機構、專業高校、企業、養老機構等共聚一堂,聚焦智慧康養領域、適老化改造的著力點等熱門話題,為發展養老事業和適老產業提供智慧方案。
“智慧醫療康養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人口老齡化與適老化改造技術”在漢爾姆浙江省級研究院的多功能報告廳舉行,浙江樹人大學校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浙江省政府特約研究員李魯教授,杭州市臨平區民政局養老科科長羅軍杰,浙江樹人大學城建學院金小群常務副院長、副院長陳丹維及王振華教授級高工等,浙江省建筑業技術創新協會副會長方鴻強,漢爾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冬等60余人出席。
漢爾姆董事長王曉冬表示,對于企業而言,唯有深入了解養老、了解老人實際的困境和需求,才是智慧適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漢爾姆立志成為用戶一生相伴的服務商,始終秉持“為人類提供舒適、健康、安全環保的生活環境”的使命,持續創新適老服務的科技成果,求解老齡化時代的中國方案。
浙江樹人大學校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浙江省政府特約研究員李魯教授作題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主旨報告,從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及其面臨的形勢與挑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浙江實踐、浙江樹人大學積極培養服務老齡化的人才等方面,以充實的調研數據說明智慧康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希望能與國際國內同行互學互鑒,共同建設夕陽無限的美好生活。
基數大、進程快、不健康、負擔重
在中國文化的語境里,老年人被比作夕陽紅,蘊含著對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贊美和祝福。但是當“夕陽”由火紅轉入暗紅時,即老年人進入失能失智狀態、處于世界衛生組織所稱的傷殘壽命(或病殘壽命)階段,生活照料與醫療保健成為他們最基本與最主要的養老剛需。
“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前后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即將面臨基數大、進程快、不健康、負擔重的嚴峻形勢,以及人口老齡化帶來“養老需求溢出”和“社會系統承載不足”的雙重挑戰。
醫養結合為老齡化兜底
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一生的需求層次演變呈倒“U”字形。每個人從出生到中年,需求從最初的生理與安全需求逐步提升到自我實現需求,這個階段需求層次是不斷上升的,進入老年階段后,需求層次又回頭下行。在生活能夠自理的階段,老年人的生活可以豐富多彩,“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一旦進入失能失智狀態,老年人的需要主要是“老有所醫”“老有所養”,即個體的需求層次又重新回到最初的生理與安全需求。
高齡和失能失智老年人群最基本與最必需的養老剛需,是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康復保健,醫養結合整合型服務是解決其剛性需求的兜底保障。因此養老的規劃與制度應遵照老齡化規律進行設計,首先要設計好“老有所醫”和“老有所養”兜底性政策,解決養老的剛性需求,同時放開“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等養老產業,可以激活養老的彈性需求。
智慧康養助力健康老齡化
對于生活能自理的大多數老年人,需要積極健康的養老以延長其健康期望壽命,利用智慧信息技術解決老齡化的醫療、護理、安全等問題已成全球性所趨。
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設備(運用血壓、血糖、血氧、心電等生理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自助式健康監測設備(個人或機構自行完成自我管理)、家庭機器人(提供助殘陪護、安防監控等智能服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醫護或機構監測工具包,實時健康監測和遠程管理)、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將輪椅、病床、居室做成功能終端)等建立個人的主動健康管理系統和健康管理機構聯合的健康數據云平臺,既能連接個人手機,又能對接社區衛生服務平臺,從而實現老年健康服務云平臺管理和居家社區實時照護。
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智能養老產品出現,建立集醫療、健康、養老于一體的智慧養老服務數字平臺,形成主動健康服務系統,為老年人提供不間斷的醫療照護和可持續的健康管理,有望緩解照護資源的緊缺、減輕照護人員的壓力、精準對接了養老需求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提高養老服務效率、或也降低政府的公共支出。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浙江實踐
浙江是經濟大省,也是最早進入老齡化的省份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擘畫“八八戰略”引領浙江發展,特別指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要及時回應民生重大關切,切實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轉化為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努力把浙江打造成幸福民生新標桿。
李魯教授為助力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提出5點建議:一是制度統籌多元協同,完善養老服務政策體系;二是依托社區融合發展,提升居家社區養老質量;三是醫養結合多跨聯動,提高養老服務能力支撐;四是數字賦能智慧嵌入,推進老齡產業提質增效;五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激勵政策,保證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可持續發展。號召社會各界共同深化合作發展健康養老模式,在更大范圍發揮健康養老綜合服務作用,創新發展健康養老的一攬子綜合解決方案,齊心、安心、盡心做事,做好“沒牙”到“牙沒”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浙江樹人大學城建學院王振華教授級高工作題為《適老化改造技術研究與應用》的主題報告,介紹了醫食住行適老化改造主要方向,學校近年來在智慧康養領域的學科建設,以及聯合漢爾姆等開展的產教融合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適老化改造涉及面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形成康養事業產業融合發展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效方案,建議以裝配化、智慧化等適老化改造技術,探索打造可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老化預防、居家養老用品、旅居療養度假、康復輔具、智慧終端產品、家政服務等全生命周期健康適老化服務產品,為更多老年人提供全覆蓋、多元化、高品質健康養老服務。
與會專家從各自所在領域出發,針對老齡+少子對經濟社會系統、醫養健康產業等影響,如何實現從傳統康養到“智慧”康養的轉變、如何建設養老人才培養體系等,與李魯教授、王振華教授級高工展開深入交流,探討適老化改造系統、安全、可行的方案和技術路徑,以期為政府科學制定人口老齡化應對策略提供參考,持續發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解決養老問題既要發揮傳統優勢,更要激發智能創新,漢爾姆作為醫工融合的領先品牌,為破解適老化醫療康養的難題提供先行先試的經驗,引導全社會關心和支持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