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云補光棒燈:告別低功率時代,手持“百瓦”成主流
隨著21世紀LED逐漸普及并應用于攝影領域,輕便手持的攝影燈順勢出現,同時戶外和移動拍攝需求的增加,以及短視頻和直播行業的興起,讓手持類補光設備多元化發展起來。
棒型燈,手持補光里的絕對主力
工業補光燈起源于舞臺照明燈具的應用,通過使用更為“亮”的發光材質,打亮人物和情景,隨著補光場景和互聯網、影視娛樂、生活等產業緊密關聯,借助LED材料技術和電池儲能的進步,脫離有線直接供電的輕便補光棒型燈(以下簡稱“棒燈”)已成攝影行業的主力設備。
人像補光是攝影中尤為重要的部分,他通過人造光,可以在不同角度突顯人物臉部和肢體立體感,塑造各類創意風格。常見的,在戶外人像攝影里,攝影師使用最為廣泛的就是功率40W至60W的柔光棒燈,通過棒燈外層加裝磨砂或白色質地的柔光罩,將LED發光源的直射光線漫反射為過渡更均勻的柔光源,拍攝的人像平面可以更為自然立體,質感翻倍。
手持棒燈拓展性強,用途廣
為應對創意拍攝需求,同時也保持棒燈操控輕便,影像器材廠商常會定制控光附件,拓展光線在不同場景的可塑性,比如具備聚光作用的格柵和擋光板,進一步提高柔光效果的柔光布,甚至是可以實現多燈拼接的拓展配件,進一步完善了輕便棒燈創作生態。
在常規雙色溫補光的基礎上,攝影師又可以借助喜愛的色彩光效模擬不同效果,棒燈在視頻拍攝領域的作用大大提升,從傳統平面攝影到動態視頻記錄,棒燈的強拓展性讓其成為攝影團隊必要的攝影裝備。
全新的棒燈結構,創新型散熱系統出現
影視工業中,攝影燈的存在打破了日夜交替限制,因為其固定場景的拍攝環境,影視燈并不要求過于輕巧,可以犧牲體積提高散熱面積,持續增加功率,突破亮度極限;與此同時,傳統棒燈則更局限于輕便體積的硬性要求,但隨著日益增長的創作內容和環境改變,棒燈市場也期盼更大功率出現,這就要求棒燈必須突破以往只靠燈源金屬背板的簡單散熱結構。
借鑒影視燈的散熱構造,將散熱風扇加入棒燈緊湊的結構內,能夠實現大功率的散熱需求,經過嚴苛的工藝和硬件設計,作為行業創新先驅的智云推出的棒燈可實現最高100W功率,實現了產業從低功率到主光級燈效的重大突破。以智云散熱技術為代表的智云寫趣CF100棒燈,創新性內置了6個FOC變頻風扇,完全滿足了大功率散熱需求;它不到700元的售價,卻有驚人的100W功率,30W色彩光效和場景光效模式。這是棒燈性能創新的又一篇章。
棒燈從以往的二三十瓦功率,低亮度時代,一舉跨越到戶外也能體會百瓦主燈效果的全新創作時代,隨著棒燈產品更輕便更亮,也極大激發了攝影師創作潛力,他們能夠不限于簡單的人像補光場景,在純商業拍攝中也能發揮其優勢,減輕減負同時提供團隊創作效率。智云也再次定義了全新棒燈的基本形態,推動行業研發更多以“百瓦光效”為基礎的新型補光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