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堂陳皮:大紅、二紅各不同
若水堂說:大紅皮、二紅皮是新會陳皮的主要品類,二者主要是采摘期的不同。
若水堂的大紅皮采自新會陳皮的成熟階段,陽歷12月采摘;二紅皮則要提早一個月,通常在陽歷11月采摘。
二紅皮以香氣見長,性味“辛、溫”,主入肺經;
大紅皮以甜度見長,性味“甘、溫”,主入脾經;
“二紅”者,似紅非紅、半紅不紅、即將要紅之意。相比大紅皮,二紅皮雖甜度稍遜,氣息卻猛烈,最能“理氣”。
大紅皮是新會陳皮柑(茶枝柑)的成熟期。此時果皮和內囊都已經發育完成,糖分物質比二紅皮多,入口甜潤,善于“健脾”。
相比二紅皮,大紅皮的香氣柔和了很多,這是因為揮發油轉成了糖分,儲存在油囊中。
相同陳化時間和環境下:
大紅皮顏色深;二紅皮顏色淺。
大紅皮較厚,二紅皮稍薄。
大紅皮更甜;二紅皮更香。
歸經、功效之不同
我們知道陳皮入“脾、肺二經”,可“補脾胃、理肺氣”。但大紅皮和二紅皮的側重點不同。大紅皮主入脾經,善于“補脾胃”;二紅皮主入肺經、擅長“理肺氣”。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氣。南朝陶弘景說:“陳皮療氣大勝。”這里說的就是二紅皮。
二紅皮屬“氣分”,善調氣、理氣,行氣、通氣。氣行則血通,氣血通暢,病已去大半。
若水堂說:二紅皮的價值,在于“以通為補”、“通即是補”。
二紅皮的“理肺氣”的功效,還可以改善皮膚,讓氣色更好。因為“肺主皮毛”、“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皮毛指人體肌表和毛孔,皮膚與肺關系密切,肺氣足則皮毛潤澤。
相比二紅皮,大紅皮性味甘甜,側重入脾經,善于健脾、燥濕、化痰。
中醫認為,脾胃乃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大紅皮“補脾胃”的功效,可說是效如桴鼓、如湯潑雪。
歷代經方或中成藥中,凡帶有“中”字的,一般都有大紅皮或者以大紅皮為君藥。比如“附子理中丸”、“補中益氣丸”等;這里的“中”即中焦脾胃,用的就是大紅皮“寬中健脾”的功效。
原種,方可得真
需要注意的是,“大紅、二紅”之說,只適用于新會原種(原始品種)陳皮。因為原種“皮薄果小”,掛果期比較長,提供了足夠從容的采摘時間;
而市面橫行的嫁接品種都“果大皮厚”,到了11月份不采,就會“瓜熟蒂落”了,很難長到12月份。所以對于外地皮、嫁接皮而言,大紅皮、二紅皮的分類其實無從談起,更別說冬至之后的冬后皮了。
若水堂陳皮(廣東新會陳皮百年商號,已有140年歷史),早年曾被霍英東先生稱為“比黃金還要珍貴的陳皮”。其道地性的“母樹原種”陳皮完整保留了新會陳皮的原始基因和藥性,受到藏家認可。)【天貓/京東:若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