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領航健康中國,筑牢員工健康基石
近年來,國有企業面臨著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挑戰,亟需向新質生產力看齊,從中汲取發展的新動力。國有企業不僅是孕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堅強柱石,因此,國企需兼具“先鋒隊”與“主導者”的雙重角色。
談及企業新質生產力的躍升,其本質在于人才的較量。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實則是在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當企業擁有一支體魄強健、意志堅韌、擅長突破、勇于創新的員工隊伍時,才能持續不斷地催生出新質生產力,助力國有企業在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逐一攻克那些制約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健康力是競爭力
Harvard大學研究顯示,職場主動健康管理投入產出比為1:6(即在員工健康方面每投入1美元,員工的醫療費用下降 3.27美元,曠工缺勤成本下降 2.73美元);美國健康保險管理平臺公司quantum的實踐數據表明,員工醫療健康管理可降低企業醫療成本,一年 5.7%,三年 9.2%,五年 14.14%。
從企業投入產出的角度看,《2022-2023年全球企業健康實踐調研報告》調研發現,改善員工健康戰略可以將企業業績提升至少11%,最高可達55%。
與之對應的是,企業在人力資源的考量上,也越發重視健康福利設計的問題。背后的原因在于,這既是在保障員工及其家庭的身心健康,解決員工后顧之憂;也是在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保有長久競爭力。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有健康的員工才能成就健康的企業。
上述健康實踐調研報告指出,44%的中國大陸企業表示已經增加了在員工健康方面的投資,而在全球層面,這一比例為43%。此外,企業在員工健康方面的資金分配各不相同,約8%的企業會將5%以上的福利預算分配給員工健康,而38%的企業僅分配了2%-5%的福利預算給員工健康。近幾年來,員工健康問題已成為中國企業關注的重點。
“公司讓我們‘有醫靠’,我們心里踏實多了”,近日,深圳一家國企公司工會在問卷調查時,收集到員工從內心發出的感激。一直以來,該公司工會始終將員工的健康與福祉放在首位,引入國康首席健康官以更好地保障員工在醫療方面的權益。
深圳有位企業員工在上班的時候突然休克昏迷,人力第一時間協助呼叫120到了醫院搶救。經醫院檢查發現該員工得了腦腫瘤,腫瘤較大壓迫神經導致了休克昏迷,急需找經驗豐富的神經外科醫生進行手術,但收治的醫院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企業人力立馬找到國康,很快國康為該員工協調到廣州中山一院神經外科資深專家到深圳為該名員工進行手術,最后該員工手術成功,康復出院。員工滿意地表示:幸虧有國康,讓我快速找對醫生,少走彎路,贏得了“再生”的寶貴時間!
“員工缺勤率不僅會影響個人的收入和工作質量,還會對同事、團隊和組織造成不利影響。
比方說,同事的工作量可能會增加影響公平,團隊協調問題也會增多,組織的生產力也會下降。”該企業工會負責人說到。
缺勤對企業的最大影響是降低生產力。根據調研機構SHRM研究顯示,在中國,員工本人缺勤平均會降低25.5%的生產力,其中計劃外缺勤會降低26%的生產力。此外,缺勤還會導致同事和主管的生產力下降,同事平均生產力下降27.3%,主管平均生產力下降17.7%。
國康首席健康官為該企業員工提供管家式健康管理服務,提供全年7*24小時健康響應指導,為員工制定健康檔案,提供疾病防控,精準就醫指引,防范誤診誤治等服務,全方位守護員工的身心健康,降低缺勤率,提升生產力。目前,國康首席健康官服務已經累計服務國央企進100多家,成為國內領先的央國企的標配服務。
營造文化氛圍,共筑健康生態
近年來,《健康企業建設規范(試行)》等政策規劃相繼出臺,為健康企業建設明確了發展目標和方向。配備國康首席健康官團隊,成為一種積極舉措,能為員工與企業帶來多重利好。
深圳多家國企引入國康首席健康官團隊集中開展“健身月”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切實滿足了員工健身活動要求,有效促進了員工身心健康。
一是開展應季健康活動,如秋冬之季邀請專業中醫師在企業醫務室開展為期一周的“中醫膏方養生活動”,提高員工對膏方養生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增強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以前總以為是長輩才吃膏方,去年通過公司的活動才了解到,原來我們這種總是常年在辦公司伏案的年輕人也適合,幾期調理后失眠、掉頭發都少了。”90后員工小劉計劃今年繼續用膏方調補身體。
二是普及應急救援知識,提升急救能力,更好服務干部員工,營造“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氛圍,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訓人員紛紛上前進行模擬操作,從CPR急救操作要領、取出AED設備、開機自檢、粘貼電極片到實施除顫,每一步都嚴格按照規范進行。
一系列的健康文化的塑造不僅有利于職工個體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營造和諧勞動關系,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勞動價值的最大化。
對員工來說,隨著國康首席健康官團隊入駐,員工能多一道直接的安全屏障,還能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自身保健意識,有利于避免和減少職業病等。對企業來說,則可以規避一些健康安全事故的發生,為企業打造出堅實的“健康盾牌”,增強企業的“抵抗力”和凝聚力,幫助每一位員工在新質生產力的創新中實現價值。